方案规划
备份策略
-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就是每次对系统进行完全的备份。当数据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完全备份所需要的时间最长和消耗的磁带最多,但恢复时间最短和操作最方便。
-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就是备份上一次全备份或者增量备份系统发生改变的数据。这种备份策略的优点是节省了空间,缩短了备份时间。但是他的缺点在于当灾难发生时,数据的恢复比较麻烦且可靠性比较差。其中任何一个备份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之后的恢复。
差量备份:差量备份就是备份上一次全备份后到系统发生改变过的文件。它的优点是无需要每天对系统做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要的时间短并且节省了空间。还有它的灾难恢复也很方便。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介质就可以进行系统的恢复。
ZStack Cloud云平台灾备方案采用增量备份方式,首次备份会进行全量备份,后续对上一次备份后所产生的增量数据进行备份。ZStack Cloud云平台备份周期可以以小时、天、周为单位,最短备份间隔为1小时,可以设置备份数据的保留时间。
备份策略的设置取决于备份窗口:
- 一个备份窗口指的是完成一次给定备份的时间。
- 这个备份窗口由需要备份数据的总量和处理数据的网络架构的速度来决定。
- 随着数据容量的增加,完成备份所需要时间也会增加。
- 通常建议在每天晚上业务不是很繁忙的时候进行备份。
备份性能计算
备份 | 恢复 |
---|---|
RPO 15mins | RTO 小时级 |
SSD单盘100MB/s HDD 50MB/s | 单盘140MB/s |
带宽计算
以虚拟化环境为例,说明如何计算:
- 环境示例:
- Host:3
- 计算实例:30*4 vCPU/8G 内存
- 平均每个VM磁盘容量:200G
- 假设每日变化量为:7%(参考值):
- 首次传输数据量:30*200G=6T
- 每天增量数据传输数据量:6T*7%=430G
- 假设没有优化压缩,重删,实际传输数据:
- 首次传输数据量:6T
- 每天传输数据量:430G
- 假设首次传输,开启周六24小时连续传输,后续增量备份在每天业务空闲时22:00 PM~6:00AM进行:
- 全备份需要带宽:6 1024 8/(24 3600 80%)=0.71Gbps
- 增量备份需要带宽:430 8/(8 3600 *80%)=0.15Gbps
容量计算
假设备份策略选择增量+默认全量策略,增量策略:每三小时备份一次、保留策略:1周。
- 单个保留周期存储容量=全量+增量天数=6T+430G 7=9T
- 总备份存储容量=(单个保留周期存储容量2)/(1-2%)=(9 2)/0.98=18.4T
2%为文件系统开销
- 以单盘8T 7200转SATA磁盘,配置RAID5为例计算配置磁盘数=18.4T/8T+1+1=4.3
"1"表示RAID5校验盘开销和热备磁盘开销,最少需要配置5块8T磁盘
- 当增量备份执行63次后,系统还将默认执行一次全量备份
假设备份策略选择增量+自定义全量策略,保留周期1周,备份策略,每周一全备,周二~周日增量。
- 单个保留周期存储容量=6T+430G*6=8.51T
- 总备份存储容量=(单个保留周期存储容量2)/(1-2%)=(8.51 2)/0.98=17.36T
2%为文件系统开销
- 以单盘8T 7200转SATA磁盘,配置RAID5为例计算灾备一体机配置磁盘数:=17.36T/8T+1+1=4.17
"1"表示RAID5校验盘开销和热备磁盘开销,最少需要配置5块8T磁盘
备份服务器配置建议
- CPU:Intel Xeon 4210R
- Memory:32G
- NIC:1GbE 2 + 10GbE 2
- SSD:Intel S4510 480G SSD 2.5寸 6Gb/s*2
- HDD:8TB/SATA/3.5寸/6Gb/7.2K/企业级*4
本地备份服务器,建议单独规划,不推荐复用计算节点。远端备份服务器,建议单独规划。若是阿里云虚拟机作为远端备份服务器,需安装ZStack ImasgeStore镜像。